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重點,已從對數量的要求轉移到對質量的要求,經濟轉型影響到各個領域,例如區際流通就因此而發生重大變化。區際流通中,起到載體作用并且推動交易完成的是城市物流,城市物流的存在為區際間的生產要素流通提供機會,評價一個地區的區際流通運轉能力可先看其城市物流的發展情況。
由于宏觀市場經濟的變化,導致城市空間布局發生新的變化,城市物流產生一些新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城市物流的空間結構失衡。新的經濟發展要求,是應當實現城市物流空間的精準化布局。2021年國家發改委制定下發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按照現實情況對國家的物流樞紐的城市布局進行優化,通過調整使城市物流的空間結構能夠更均衡。這一方案實施是國家對物流行業的戰略性布局,對于實現物流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當前經濟的全球化特點更為明顯,我國各個行業所面臨的競爭,不僅僅來自于國內,也來自于國外,而應對競爭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就是持續的創新。2016年我國出臺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其中明確提到,我國要在五年內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在十五年內建設成為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的創新型大國,在二十五年內建設成為具有強大科技創新力的強國。創新型城市建設,一方面要增加在創新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將創新力更多的轉化為成果。在當前環境下,發展的主要動力就來自于創新,而城市的創新資源最為豐富。創新資源大量集中于城市,并在城市中轉化為生產力和其他成果。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創新占有重要地位。
國家高度重視創新型城市發展,通過創新型城市建設來實現國家的更好發展,推動民生建設,現代物流業是基礎性國民產業,與創新型城市建設密切相關。通過建設創新型城市,引進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更多的人才會提升城市創新實力,技術型產業就能夠得到更多的人才支撐。區域經濟要建立在城市的基礎上,物流行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撐,智能型物流、智慧型物流,需要的是更強大的技術創新力。國家確定建立創新型城市的目標,各地方政府必然制定一系列的扶持創新產業發展的政策,這對于現代物流產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物流產業的投入產出比會實現提升。
當前處于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階段,消費模式從傳統模式轉為“新零售”,肯定會產生大量需求,今后物流的發展方向將是靈活和個性化,城鄉之間的物流界限將消失,F代物流產業必須不斷創新規劃布局,以現代物流業為支撐和中介,將有更多產業實現發展,為城市建設和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和更強的動力。
第一,因地制宜推進區際流通下區域物流體系規劃。由于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城市物流發展存在顯著的梯度差異,故政府應當緊密結合各區域物流產業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物流發展戰略。就東部沿海地區而言,針對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物流水平較高的東部地區,政府應當重點對其城市功能定位以及物流需求特征展開研究及規劃。具體而言,在規劃過程中應當在推動城市間資源要素共享、引導城市物流資源流轉方面下功夫,促使這些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物流水平持續增長。就中西部地區而言,政府一方面要持續加強中西部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物流可達性;另一方面要針對不同城市經濟發展特征以及物流現狀,制定契合各個城市的物流發展方針。與此同時,要加強對這些城市的物流企業扶持力度,制定相關優惠及補貼政策,構造良好的物流營商環境。
第二,穩步建設城市間物流協調機制。現階段,面臨區際流通數量增多和速度持續加快現狀,政府應當盡快建立、完善城市間物流協調機制,構建結構合理、競爭有序、資源共享的城市物流協作體系。一是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具體而言,一方面要建立城市間、省域間以及地區間物流信息平臺,向城市物流企業提供本地區信息資源整合服務,實現區域間信息互動、資源共享。另一方面,要發揮行業協會協調作用。與其他產業不同,物流產業橫縱貫穿于各個產業部門。因此,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積極建設各產業溝通渠道,實現各產業物流協調發展。二是要充分發揮地區政府協調職能。一方面政府可以從稅收、商貿、交通等方面著手,開通城市共同市場,統一進行物流基礎設施開發,建設有利于各方的利益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利益協調機制對參與建設物流網絡的各方主體予以利益補償,充分調動各地方物流企業進行區域物流協調積極性。
第三,強化城市物流中心作用。就東部地區而言,多數城市經濟發展相對較高,產業基礎相對較好,具有較大物流服務市場。因此,東部地區需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重點建設全國性物流城市,并以自身為中心輻射全國城市物流節點,構造全國城市物流網絡。具體而言,要發揮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城市群功能,在這些地區核心城市建設物流中心。通過這些物流中心集聚效應,實現核心城市物流業轉型升級,形成以點帶片、以片帶面的良好發展形式。就中西部地區而言,城市需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等發展契機,推動本地區物流業發展。與此同時,中西部城市需積極與東部地區城市尋求合作,進一步強化武漢、鄭州等城市全國性物流中心城市職能,疏通東、中、西部城市間物流資源要素通道。